前不久,第二代高溫超導材料生產制造名單中,終于有了中國供應商上海超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上海交通大學深度合作,實現了第二代高溫超導帶材的量產。這對于超導電纜的生產具有積極的作用,解決了高溫超導材料需要進口的卡脖子問題。
近年來,我國高溫超導線纜已經取得了快速的發展。去年,上海電纜研究所牽頭的市科委重大項目35千伏高溫超導電纜系統工程應用與示范研究成果,通過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鑒定,部分關鍵參數達到國際**水平。
我國高溫超導電纜的加速推進,與電力的智能化建設密不可分?,F代電力傳輸都是通過有線電纜完成,但在此過程中,不管采用交流還是直流輸電,都會導致電力在傳輸環節因為電阻作用出現大量浪費。因此,開發超導電纜并投入實際應用就成為電力線纜行業一大研究方向。
據業內人士介紹,超導輸電*大的特點就是傳輸容量大,損耗低,電流密度高,體積小,該高溫超導電纜將對中國乃至世界超導電纜技術的發展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在性能方面,高溫超導電纜相比普通電纜有諸多優勢。高溫超導電纜的傳輸損耗僅為傳輸功率的0.5%,比常規電纜5%~8%的損耗要低得多。在重量、尺寸相同的情況下,與常規電力電纜相比,高溫超導電纜的容量可提高3~5倍、損耗下降60%,并且節約占地面積和空間。用高溫超導電纜改裝現有地下電纜系統,不但能將傳輸容量提高3倍以上,而且能將總費用降低20%。另外據專業人士表示,利用高溫超導電纜還可以通過采用低電壓大電流傳輸電能改變傳統輸電方式。
由于超導直流輸電電纜沒有焦耳熱損耗和交流損耗,從而可以*大程度地提高輸電效率。
未來超導輸電技術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發展趨勢就是重點發展高溫超導直流輸電電纜,這一點已經從近年來國際上的研究開發任務中可以看出。
2010年,日本中部大學完成了一組200米長、20千伏/2千安高溫超導直流電纜的研制和實驗,并計劃在此基礎上研制2000米長的高溫超導直流電纜投入實際電網示范運行。韓國在濟州島智能電網示范項目中,于2014年開始示范一組500米長的超導直流輸電電纜,并利用該電纜作為可再生能源接入電網的通道。
此外,有消息稱,日本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與古河電器工業等研究團隊發表聲明稱,已研制出世界*高水準超導電纜。使用該電纜可輸送以往超導電纜約2倍的高電壓。
高溫超導技術被喻為21世紀*具潛力的電工技術,許多**已將發展超導產業上升到戰略高度。在中國、俄羅斯、美國、德國、日本等12個**都有高溫超導的研發項目。預計到2025年,全球高溫超導電纜市場價值預計將達60億元。
(來源:機電網)